×

在线咨询

QQ咨询

获取报价

证书查询

顶部

检测认证知识
全面解析芯片ESD测试及其重要性

文章来源 : 粤科检测 发表时间:2024-09-03 浏览量:

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,集成电路(IC)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。然而,在生产、运输和使用过程中,静电放电(Electrostatic Discharge,ESD)对芯片可靠性和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。ESD可能导致芯片功能失效、性能下降,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。因此,深入了解芯片ESD测试的原理、方法和标准,对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。


芯片ESD测试-1.jpg


ESD的概念及其对芯片的影响

静电放电(ESD)是指带电物体之间由于电位差产生的电荷快速转移过程。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,ESD现象无处不在,例如人们在行走、接触物体或操作电子设备时,都可能产生静电放电。


ESD对芯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- 电场破坏:强大的静电电场可能击穿芯片内部的绝缘层或PN结,导致器件失效。

- 热破坏:瞬间的大电流会在芯片内部产生高温,造成半导体器件的热损伤。

- 性能下降:即使未导致立即失效,ESD也可能引起器件性能的退化,缩短其使用寿命。


实例分析:

在典型的工作环境中,人体电容约为150pF。如果人体感应的电荷量达到0.6μC,那么静电电压可高达4kV,此时人体所携带的静电能量约为1.2毫焦耳。当带电人体接触到集成电路时,会产生一个强大的静电放电过程,虽然持续时间极短(通常为10ns~100ns),但瞬间电流可达1A~10A。这种强烈的放电足以对半导体器件造成严重的热破坏,导致芯片功能失效。因此,人体静电放电是引起半导体器件ESD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
芯片ESD测试的分类

为评估和提高芯片抵抗ESD的能力,业界制定了多种ESD测试方法。总体而言,ESD测试可分为以下两大类:

1. 芯片级ESD测试:针对单个芯片或器件,评估其在生产、运输和装配过程中抵抗静电放电的能力。

2. 板级ESD测试:针对已组装的电路板,评估整个系统在实际使用环境中抵抗静电放电的能力。


ESD静电放电测试.png


常见的芯片ESD测试模型及标准

芯片级ESD测试主要通过模拟实际环境中可能发生的静电放电情况,评估芯片的抗ESD能力。常见的测试模型包括人体放电模型(HBM)、机器放电模型(MM)和器件充电模型(CDM)。


1. 人体放电模型(HBM, Human Body Model)

概念:

HBM模拟的是人体在接触电子元件时可能产生的静电放电情况。该模型假设人体携带一定量的静电,通过与芯片接触,电荷通过芯片放电。


测试方法:

- 在测试中,使用一个具有特定电容(通常为100pF)和电阻(通常为1.5kΩ)的电路模拟人体。

- 将预先充电到设定电压的电容通过电阻与待测芯片连接,模拟静电放电过程。

- 测试电压范围通常从2kV到16kV,根据芯片的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试电压。


常用标准:

- MIL-STD-883C Method 3015.7

- EIA/JESD22-A114-A


意义:

HBM测试评估芯片在日常处理和操作过程中抵抗人体静电放电的能力,确保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。


2. 机器放电模型(MM, Machine Model)

概念:

MM模拟的是机器设备(如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)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放电情况。由于机器的导电性更强,产生的放电电流和能量更大。


测试方法:

- 使用一个具有特定电容(通常为200pF)且近似零电阻的电路模拟机器。

- 将预先充电到设定电压的电容直接与待测芯片连接,模拟瞬间的大电流放电过程。

- 由于电阻接近零,放电时间极短,但电流峰值较高,可能对芯片造成更严重的冲击。


常用标准:

- EIAJ-IC-121 Method 20

- EIA/JESD22-A115-A


意义:

MM测试评估芯片在生产和装配过程中抵抗机器静电放电的能力,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和良率。


3. 器件充电模型(CDM, Charge Device Model)

概念:

CDM模拟的是芯片自身在生产、运输或装配过程中由于摩擦等原因积累静电,然后在接触接地物体时发生放电的情况。


测试方法:

- 让待测芯片自身带电,积累一定的静电电荷。

- 然后使芯片的某个引脚接触接地物体,观察放电过程。

- 放电时间极短,通常在几纳秒内完成,但电流峰值极高。


常用标准:

- ANSI/ESDA/JEDEC JS-002-2018

- AEC-Q100-011-REV-D-2019

- JEITA ED-4701_302_304C-2013


意义:

CDM测试评估芯片在自身带电情况下抵抗静电放电的能力,尤其关注高速生产线和自动化装配过程中的ESD风险。


ESD故障的判断方法

在完成ESD测试后,需要评估芯片是否受到损坏或性能退化。常见的ESD故障判断方法包括:

1. 绝对漏电流测量

方法:

- 测量芯片各个输入/输出引脚的漏电流值。

- 若漏电流超过1μA(或根据具体标准设定为10μA),则判定芯片已受损。

- 测量时所加偏压可根据需求设定,一般为5.5V(VDD×1.1)或7V(VDD×1.4)。

意义:

漏电流的增加通常表明芯片内部的绝缘层或PN结已被破坏,影响正常功能。


2. 相对I-V曲线漂移

方法:

- 测试ESD前后,从芯片的输入/输出引脚观察其电流-电压(I-V)特性曲线。

- 若I-V曲线漂移超过20%~40%,则可判定芯片性能受到影响。

意义:

I-V曲线的变化反映了芯片电特性的改变,可用于检测细微的性能退化。


3. 功能观测法

方法:

- 在ESD测试后,检测芯片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,是否符合预定的规格和参数。

- 通过实际运行测试,观察芯片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表现。

意义:

功能测试直接反映芯片的实际工作状态,能够全面评估ESD对芯片功能的影响。


注意事项:

不同的故障判断方法可能会导致对同一芯片得出不同的ESD耐受结论。因此,在报告ESD测试结果时,需明确说明所采用的故障判定准则和条件,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。


江苏粤科检测.jpg


第三方芯片ESD测试机构

ESD测试在芯片设计、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。通过全面而严格的ESD测试,可以有效评估和提高芯片抵抗静电放电的能力,确保电子产品在各种环境和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。

江苏粤科检测是专业第三方电子元器件检测机构,实验室具备ESD静电放电测试能力,可提供第三方芯片ESD测试、二次筛选、失效分析等可靠性验证服务。

在实际应用中,应根据芯片的用途和应用环境,选择合适的ESD测试模型和标准,并结合多种故障判断方法,全面评估芯片的抗ESD性能。同时,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,应采取适当的ESD防护措施,如佩戴防静电手环、使用防静电包装等,进一步降低静电放电对芯片的潜在危害。


微信咨询检测认证业务

相关推荐more+

在线留言

如果您对我司的产品或服务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,您可以通过这个渠道给予我们反馈。您的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!

姓名:
电话:
公司:
内容:
验证码:
刷新